“盧凌風的三刀流打戲還沒看夠,第四季就安排上了?我們詭粉也吃太好了!”
隨著《唐朝詭事錄之長安》在愛奇藝熱度榜穩居榜首,唐詭劇組又放出了重磅消息——系列正統續作《唐詭奇譚》暫定12月12日無縫接檔!
![]()
更讓詭粉開心的是,第五季《蜀道》劇本已啟動,第五、六季還計劃在2026年套拍。
觀眾們感嘆:年年有唐詭追,真的太好了,希望這個系列不要停,要一直拍下去!
![]()
在續集往往難逃“口碑滑坡”的國產劇市場,“唐詭”系列為何能越拍越火,還敢大膽布局“宇宙級”規劃?
答案就藏在新劇的細節和系列一貫的堅守里。
先看這波接檔的“誠意”。《唐詭奇譚》雖未直接冠名“第四季”,但監制郭靖宇和編劇魏風華早就給觀眾吃了定心丸:這就是正統續作,楊旭文、楊志剛、郜思雯等原班人馬一個不少。
![]()
![]()
對“唐詭”粉絲來說,原班人馬的意義不言而喻——楊旭文的盧凌風自帶少年將軍的英氣與執拗,楊志剛的蘇無名滿是狄公弟子的沉穩睿智,兩人從互懟到相惜的默契,正是系列的“靈魂羈絆”。
更貼心的是,新劇的內容并非全新創作,而是補全了第三季《長安》因審查刪減掉的兩個核心單元,這種“填坑式”創作,讓追了全程的劇迷直呼“DNA動了”。
新劇最亮眼的創新,當屬“橫屏中劇”的形式。
21集的體量,每集15-20分鐘的時長,既區別于傳統長劇的拖沓,又避免了短劇的倉促。
這種設計精準踩中了當下觀眾的觀看習慣:通勤路上能看兩集,睡前能追完一個小高潮,卻又保持了“唐詭”系列標志性的中式懸疑質感。
![]()
兩個單元案件各有看點:《解憂店》要揭開探案小組成員的身世之謎,尤其是費雞師的身份謎底,這個貫穿系列的“神秘神醫”終于要露底牌;《告宮歌》則聚焦唐代氏族制度,給大家揭秘唐代的階層故事,連主演楊旭文都直言這是自己“最喜愛的單元”,不難想見其中的劇情張力。
能如此大膽地創新形式,底氣源自系列積累的口碑。從2022年第一部默默無聞到如今第三季開播4天熱度破萬,“唐詭”系列靠的從來不是流量明星,而是郭靖宇團隊“制作至上”的執拗。
就像第三季《長安》,美術團隊七赴洛陽考察,耗時三個月復原武則天時期的金泥窗紋,連朱雀大街的寬度、胡商賣的“瑟瑟石”都有史料依據;楊旭文穿著30斤手工盔甲完成90%的打戲,“三刀流”名場面更是一鏡到底,這種“把錢花在刀刃上”的制作態度,讓每部作品都經得起推敲。
![]()
更難得的是,“唐詭”的懸疑從來不止于案件本身。就像第三季《長安》的“康國金桃案”,表面是怪鳥襲擊的詭事,實則藏著皇權爭斗的暗流,幕后真兇不過是權力博弈的犧牲品。
即將播出的《唐詭奇譚》也延續了這種深度,《告宮歌》借氏族故事探討階層固化,《解憂店》在身世之謎中暗含人文關懷。
這種“見案更見人”的創作理念,讓中式懸疑不再只是獵奇,更有了打動人心的溫度。
此次《唐詭奇譚》的推出,更藏著“唐詭宇宙”的布局野心。平臺不僅安排了長劇《長安》與“中劇”《唐詭奇譚》的無縫銜接,還同步推出了《長安縣尉》《九重樓》兩部豎屏微短劇。
這種“長+中+短”的矩陣模式,能滿足不同場景的觀看需求——長劇負責構建宏大世界觀,中劇補全核心劇情,微短劇拓展支線故事,讓“大唐探案”的世界更加立體。
![]()
《唐詭奇譚》11月14日剛剛開放預約,現在預約人數已達10萬,顯然觀眾對這個宇宙的拓展也充滿期待。
不過郭靖宇導演說,因為《唐朝詭事錄之長安》提檔,《唐詭奇譚》的特效團隊正在全力趕工,不排除延后“幾天”的可能。
但郭靖宇親口承諾“最遲不晚于12月中的某一天上線”,加上劇集10月就已拿到發行許可證,大概率不會讓觀眾等太久,趕在12月12日播出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。
![]()
![]()
更值得期待的是唐詭后續規劃,第五季《蜀道》將聚焦蜀道文化,把探案舞臺搬到山川險峻的西南地區,想想“唐詭小分隊”在棧道上追兇的場景,就讓人熱血沸騰。
而五六季套拍的計劃,更能保證制作班底的穩定性,避免了系列劇常見的風格斷層。
![]()
在國產劇IP頻頻“翻車”的當下,“唐詭”系列的成功其實給行業提了個醒:沒有所謂的“續集魔咒”,只有對品質的松懈。從劇本打磨到服化道還原,從演員選擇到價值表達,“唐詭”始終堅守著創作的初心。如今《唐詭奇譚》即將接檔,“唐詭宇宙”的藍圖也逐漸清晰,這個從默默無聞到口碑爆棚的IP,正在用一部部作品證明:好故事永遠有市場,用心做劇終究會被看見。
![]()
12月的追劇日歷已經備好,無論是想接著看盧凌風的打戲,還是想解開費雞師的身世之謎,抑或是期待見識唐代氏族的秘辛,《唐詭奇譚》都值得等待。
畢竟對劇迷來說,能在大唐的煙火與詭譎中,跟著“唐詭小分隊”一路探案一路成長,本身就是最愜意的追劇時光。至于“唐詭宇宙”未來還能帶來多少驚喜,就讓我們在追劇中慢慢見證吧。